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科介绍

力学学科设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科学院Hywel R.Thomas外籍院士工作站、辽宁省海智专家工作站、赵阳升院士工作室。拥有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创新团队、省重点学科、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

学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和辽宁省区域振兴需求,立足地矿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突出力学学科优势特色,在国内外最早提出冲击地压失稳理论、冲击地压和瓦斯突出统一失稳理论、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流-固耦合理论和矿山灾害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等,形成了灾害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力学、固体力学和动力学与控制5个主要研究方向,建立了一支最具影响力和学科特色的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研究队伍,在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防治、深部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深部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吸能支护技术与装备、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矿山地质灾害评价与环境修复等研究领域具有研究优势和特色,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并跑地位,并向其他力学交叉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学科教师6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2人,高级职称39人,博士47人,国家级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特贴6人,全国力学优秀教师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5人,辽宁省劳动模范2人,兴辽英才人选5人,省百千万工程人选15人。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和青年项目等近100项国家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培育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等百余名高端人才。

学科承担校企联合科技公关、服务地方发展转型等项目近900项,近五年,年均横向入账科研经费达1300万以上。成功举办了“首届中俄深部开采岩石动力学高层论坛”、“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七届、第十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资源枯竭城市灾害形成机理与控制战略研讨会”、“第十五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 第一/二/三/四届全国冲击地压防治学术大会”“第十六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青年学术论坛暨国际环境岩士工程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系列国际性和全国性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学术会议。与英国牛津大学、斯旺西大学、日本秋田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矿业研究所等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在未来,学科将努力实现力学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学科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矿山动力灾害智能监测预警的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力学与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矿山吸能支护装备、大型工程结构或机械装备动力学分析与控制的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力学与矿业工程、地质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地热开发、油页岩原位开采、三气开采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凸显学科对重大科学进展与重要新兴工程技术的支撑地位。

力学与工程学院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的要求,“同心协力、自强不息”,为建设成具有显著特色和国内一流的力学学科而努力奋斗。